部分内容参考《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规范指南(试行)》
撰写应用科学类研究报告是展示研究成果的重要环节。一个结构清晰、内容完整的报告不仅能有效传达研究的目的和结果,还能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参考。以下是应用科学类研究报告的编写方法,包括各个部分的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。
标题应简洁明了,能够反映研究的核心内容。用新鲜、醒目、准确、简洁而有概括性的词句,表达出论文的基本内容或基本观点。以20 字以内为宜,对于一些无法缩短的题目,可采用加副标题的方法。
摘要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研究本课题的目的、实验方法、实验结果和最终结论。文字简短,精炼,以100-300 字为宜。内容全面,重点突出,对研究的新发现、新成果和最有特点、最能引人注目的东西用凝练的语言进行介绍。用第三人称表达方式,不加评论。
关键词是一种表达论文要素特征并具有实质意义的检索语言,是对论文范围、方向做出的标志,一篇论文约3-5 个。
列出报告各部分的标题及其对应的页码。目录应清晰,方便读者快速找到所需信息。
引言、正文和结论三部分之间形成了一个逻辑闭环,前言设定了研究的背景和目的,正文通过详细的研究过程和数据分析来实现这些目的,而结论则总结和反思研究的成果和意义。
这部分为整篇论文奠定了基础,提供了读者理解研究背景和目的的必要信息。
通过介绍课题来源和前人工作,前言能够帮助读者了解研究的价值和必要性。研究目的和范围的明确则为后续正文提供了清晰的方向,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研究的具体内容和目标。
介绍研究课题的背景,说明研究的动机和重要性。
概述相关领域的已有研究成果,指出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。如果有额外证据来说明本研究的合理性,可以在此处进行陈述。
明确本研究希望解决的问题或达到的目标。
简要描述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和实验设计。
概括研究可能获得的结果及其意义。
正文是论文的核心部分,通过系统的研究方法和过程,展示了研究的严谨性和科学性。数据的展示和分析是支撑结论的重要依据,确保了研究的可信度。正文的逻辑连贯性体现在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支持和衔接上,研究方法与实验数据直接相关,数据分析则为结论提供了基础。
详细描述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与设计、使用到的设备与材料等,关系到可重复性,以使他人能够复现研究。并按顺序记录研究的具体步骤和实施过程,反映研究的系统性和严谨性。对于应用科学来说,这部分可能内容较多,请按实际的顺序进行记录。同时,尽可能的详细描述计划如何对数据进行分析。
展示实验过程中收集的数据,采用适当的图表和表格进行呈现。
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,讨论数据所反映的规律和现象,支持研究结论。
结论部分是对研究成果的最终总结,它将前言中提出的研究目的和正文中的研究结果进行整合。通过概括研究的意义和价值,结论不仅回应了前言中的研究目的,还为读者提供了对研究成果的全面理解。与前人研究的对比分析则增强了研究的学术价值,指出不足之处和未来研究的方向则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参考,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研究闭环。
总结研究的理论贡献和实际应用价值,说明解决了哪些问题。
检验前人研究的结果,指出一致性和不一致性,讨论本研究的创新之处。
反思研究的局限性,提出未解决的问题以及未来研究的方向。
致谢是科学研究中职业道德的一种表现,是对支持、帮助者的劳动表示尊重。
所引文献必须是作者直接阅读过的公开发表的文献,一般不从他人的文献中转引。所引文献要忠实于原著,著录时要仔细核对。同时,文献著录要符合规范。具体使用方法可参考《信息与文献—参考文献著录规则》(GB/T 7714-2015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