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有应用的最终目的是为我们服务,因此,准确识别目标用户很重要。
在完成了确定大体需求后,需要针对性的调查潜在的需求。很多人忽视了这一点,导致研究报告从一开始就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研究基础。举个例子,曾经有篇成果是“厕所人员数量识别与提醒装置”,当检测到进厕所的人数过多时会产生提醒,避免内部太过拥挤。但实际上,上厕所往往都是在内部进行排队的,所以这个潜在需求是假命题。
可以设计一个问卷来进行调查。
在这一过程中,需要考虑多个因素,如用户的年龄、性别、职业、兴趣爱好以及是否有特殊需求。例如,针对儿童设计的产品需要确保没有小零件以防误吞,而面向老年人的产品则可能需要考虑易于操作的设计。
进一步说,为了让调查更为合理,请在制作问卷前,事先考虑以下问题:
如果有那么一种产品能解决该问题:
那么,谁需要这个产品?
谁会购买这个产品?
我的目标用户在这个产品中需要什么?
他们愿意为这个产品支付多少?
产品的尺寸应该如何设计以适应目标用户?
请不要设计“先射箭再画靶”的问卷,那会让整篇报告的逻辑看起来很可笑:明明已经设计了确定的方案,再通过“假问卷”来证明自己的设计有用。从根本上其实已经产生了逻辑漏洞。